電子散熱關系到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和壽命,是影響當今電子工業發展的一個瓶頸。伴隨著電子工業高性能、微型化、集成化的三大發展趨勢,電子散熱問題越來越尖銳?!都蔁峁芗捌鋼Q熱方法》專利的問世,破解了困擾全球電子和傳熱工程界的一道難題。
這項由大連白云機電設備廠廠長楊洪武發明的專利成果,日前在大連市科技工作暨科技獎勵大會上獲得金獎。此外,已獲得國家專利的《集成熱管及其換熱方法》,其在電子散熱器領域的子專利---發熱電子元件的熱管散熱器也同時獲得國家專利局實用新型授權。
據楊洪武介紹,現有的電子散熱技術方案中,包括鋁合金實體散熱器、鋁合金實體+熱管散熱器、純銅實體散熱器、電子半導體致冷散熱器等。這些電子散熱技術方案都是散熱器在熱源環境中通過吸熱、傳熱和散熱三個環節完成的,而且所有電子散熱技術方案都是由金屬板(吸熱)+傳熱結構(傳熱)+金屬散熱片(風冷散熱)的結構來實現。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液冷、半導體致冷和液氮方案,實現傳熱需要外部能量和附加設備支持,因此散熱成本高,占用空間大,使用條件局限,散熱效果并不顯著,不能成為主流,也不可能形成規?;纳a。
而金屬導熱方案制造成本低,傳熱過程不消耗能源,但傳熱效率低,比重大,不能滿足集成度提高和電子散熱器件高功率輸出的要求。
相變傳熱是所有技術方案中效率最高的一種,相變過程的綜合導熱系數是純金屬的幾百倍到幾千倍。相變結構重量輕,相變過程自動循環不消耗能源,制造成本也不高。因此,相變傳熱的技術方案是唯一可以在金屬導熱方案后形成大的生產規模和成長為主流的技術方案。但常規熱管的結構思路還不能使相變技術成為主流,熱管結構能夠滿足電子散熱要求的關鍵是如何設計熱管散熱器的傳熱通路,使其通過傳熱過程使散熱器能夠獲得與熱源和散熱環境的最佳匹配。